高溫天氣 你該如何保護自己
7月25日,杭州的最高氣溫沖破40℃,達到了40.3℃,南京、武漢、長沙、南昌、重慶等地的氣溫也分別攀升至38℃~39℃。另據(jù)中央氣象臺消息,預計未來10天,江南、江淮以及重慶等地高溫天氣還將持續(xù)并加強。網友戲稱,1/3中國進入“燒烤”模式。
如此持續(xù)時間長、覆蓋范圍廣、強度大、影響重的高溫天氣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什么影響?我們應該如何應對?記者專門采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(huán)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徐東群,請她介紹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。
做好防護能有效避免高溫傷害
徐東群介紹說,持續(xù)高溫或熱浪,使人體感到不適,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是產生中暑,導致消化不良、胃腸道疾病發(fā)病率增加,誘發(fā)關節(jié)炎和心、腦血管疾病,甚至導致死亡。但她強調,只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,就能夠避免高溫給我們帶來的傷害。
1.及時獲取并了解高溫、熱浪預報及預警信息。公眾可以通過中央氣象臺或中國天氣網,也可以通過廣播、手機、報紙等途徑查詢天氣預報,根據(jù)預報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、生活并采取相應防護措施。
2.在高溫熱浪天氣下,如果可能,應盡量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出行,尤其注意不要在陽光強烈照射下運動,如快走、跑步等。
3.戶外活動時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,包括穿透氣性好、淺色衣服,有助于散熱;如果長時間在戶外活動,建議穿長袖襯衫;戴太陽鏡,使用遮陽傘,或戴遮陽帽;對于裸露在外的皮膚,可涂抹防曬霜等,避免日光性皮炎或曬傷。
4.由于高溫天氣會使體溫升高,容易缺水導致中暑,應注意及時補水,但要注意不能過度飲水,這樣會使胃難以適應。另外,餐前和餐中也不宜大量喝水,這會沖淡消化液,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5.無論房間內還是汽車內使用空調時,都不要把溫度設置過低,內外溫差不要過大;烈日中停駛的車最好不要馬上開啟空調,應打開車窗讓熱氣排出,等車內溫度下降后再開啟空調。無論在房間中還是汽車中,最好不要開著空調睡覺,尤其是停駛的車里通風較差,發(fā)動機排出的一氧化碳滲漏到車內會使人中毒。
脆弱人群尤其要注意做好應對
針對老年人、嬰幼兒、孕產婦和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血管硬化患者等脆弱人群,徐東群給出了如下建議:
1.高溫天氣下,老年人、嬰幼兒、孕產婦和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血管硬化患者等脆弱人群,應避免在陽光強烈照射時段在室外活動。
2.高血壓、冠心病、腦血管硬化等患者,早晨起床時應先喝一些水,補充一夜消耗的水分,降低血液黏稠度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。
3.患有冠心病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,尤其是老年人和關節(jié)痛患者,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溫度調得過低的房間中。脆弱人群室內外的溫差不宜超過5℃。開空調時間不宜過長,最好在1~3小時后關機,進行自然通風。晚上睡覺前最好關上空調。
戶外工作者更要注意做好防護
每到夏季,高溫危害便成為損害高溫作業(yè)人群健康的最重要因素,所以高溫作業(yè)人員更要做好防護。
1.高溫天氣下從事戶外工作的人群,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,應輪換作業(yè)、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(huán)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,減輕勞動強度,放慢速度,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(yè)。另外需要采取有效防護措施,隨身攜帶防暑品。
2.應當根據(jù)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當日發(fā)布的預報氣溫,調整作業(yè)時間。
3.戶外工作者可以用冰毛巾擦身體,進行物理降溫。
4.從外面回到室內后,切忌立即開空調,避免感冒。
5.戶外工作者要注意出現(xiàn)頭暈、惡心、口干、迷糊、胸悶氣短等癥狀時,應立即休息,喝一些涼水降溫,病情嚴重應立即到醫(yī)院治療。
洪澇災害期間要特別注意飲食衛(wèi)生
針對入夏以來在我國很多地區(qū)肆虐的洪澇災害,徐東群專門介紹了一些洪澇災區(qū)應對高溫注意事項。
1.救災人員在炎熱的環(huán)境中,體力透支,水和營養(yǎng)素大量從汗中流失,更容易中暑。另外體溫調節(jié)、水鹽代謝以及循環(huán)、消化、神經、內分泌和泌尿系統(tǒng)發(fā)生顯著變化,因此必須及時補充足夠的蛋白質、新鮮蔬菜和水果,補充水和無機鹽,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,如西瓜、苦瓜、西紅柿、黃瓜、綠豆等。
2.高溫天氣和洪澇災害期間要特別注意飲食衛(wèi)生,防止不同程度的胃腸病及腹瀉。
徐東群特別介紹,如出現(xiàn)中暑,應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、陰涼、干燥的地方,讓病人仰臥,解開衣扣,脫去濕透的衣服,更換干衣服;盡快冷卻體溫,降至38℃以下。
具體做法: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、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;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;冷水浸浴15~30分鐘。給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飲綠豆湯、淡鹽水等解暑,還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。對于重癥中暑病人,要立即撥打120電話,求助醫(yī)務人員緊急救治。(中國人口報社供稿)